共青团改革

全力推进“吉青家园”建设  扩大共青团工作有效覆盖


2018.08.10  办公室


全力推进“吉青家园”建设  扩大共青团工作有效覆盖

——团省委“吉青家园”建设工作典型经验


近年来,团省委紧紧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使团组织成为广大青年遇到困难时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的重要要求,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共青团改革,加强“吉青家园”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实践证明,“吉青家园”已经成为支持基层政策的集成平台、汇聚各类资源的承载空间、服务青少年项目的输出端口、凝聚引领青少年的重要阵地,有效推动了团的组织网络、形象标识、工作力量、服务项目不断向基层扩展延伸,实现了服务青少年的有形化、日常化,切实增强了党对青年的凝聚力和青年对党的向心力。

一、工作简介

“吉青家园”是由团省委打造的联系服务青年的“门店”,是向所有的青少年免费开放的、由共青团组织运行管理的公益性、综合性服务场所,是团组织联系青少年和开展活动的依托、整合各类资源的载体、开展服务青少年工作的阵地、共青团服务社会和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的平台。截至2018年8月,全省共计建设“吉青家园”648个,覆盖全省9个市(州)、60个县(市、区),其中,省级扶持建设261个,创建国家级示范性平台2个、省级示范性平台75个,服务项目包括思想引领类、基础团务类、阵地功能类、整合资源类、就业创业类、文化学习类、公益服务类、专业咨询类、文体娱乐类、生活服务类等青少年实际需求的各个领域,直接面向全省青少年开展思想引领、城市融入、就业创业、公益志愿、婚恋交友、文化教育等各类活动8305场,吸引青年参与94156人次,经常性联系青年41078人。

二、工作经验

1.激发创建热情,突出“活”字。以“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青年有什么需求,团组织就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作为创建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一是新建一批: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利用党政、社会和市场资源,在街道(社区)、县城、乡镇、农村、学校等重点建设区域,开发、新建符合青少年特点的“吉青家园”;二是转型一批:拓展已有青少年活动阵地的服务功能,丰富服务内容,将青少年宫、青年创业园区、农村青年创业创富示范基地、七彩小屋等转型为“吉青家园”;三是共建一批:重点推动创建工作向青少年相对集中、交通便利、具有一定辐射面的商圈、写字楼、咖啡厅、企业及服务型窗口单位延伸,通过“共建共管共用共赢”的模式,打造“吉青家园”;四是开放一批:推动团的领导机关、基层团组织积极创造条件开设面向青少年开放的活动场所,通过“机关开放日”“青年恳谈会”等活动,建成“吉青家园”。

2.强化服务功能,突出“实”字。结合改革发展需要,围绕青年实际需求,根据“规定动作+自选动作”原则,设计开展服务青少年的项目,通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党的政策理论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等活动,切实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引领;通过开展主题团课、团青互助、主题团日等活动,不断增强团员的先进性和光荣感;通过开展就业创业培训、政策咨询、项目路演、项目推介等活动,有效提升青年的就业创业能力;通过开展法律咨询、环境整治、助残行动、孝老爱亲等志愿服务活动,不断传递青春正能量;通过举办联谊交友、文化沙龙、体育比赛等活动,不断丰富青年的业余文化生活。

3.狠抓骨干队伍,突出“强”字。整合团干部、社工、志愿者、大学生村官等力量,建设“总干事+专职社工+志愿者”的“吉青家园”骨干队伍,强化服务平台工作力量,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实践锻炼和作风养成,有效提升平台专职团干的实务能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岗位的方式,向社会招募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成为平台服务青少年的核心工作力量;通过实施“西部计划”,引导广大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吉青家园”建设,不断夯实平台建设的骨干力量;结合“常态化下沉”“1+100”等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工作,改进团的领导机关干部联系“吉青家园”工作,参与运行管理、设计服务项目、开展日常活动,有效发挥平台的枢纽功能。

4.加强考核督导,突出“严”字。建立严格的考核管理机制,确保“吉青家园”有效运行,一是完善工作制度,制定出台《吉林省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吉青家园)建设指导意见》及《吉林省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吉青家园)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暂行)》,通过星级等级评定,有效提升“吉青家园”的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建立考核机制,将“吉青家园”建设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各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范围,依托第三方机构进行民意调查,并作为评比表彰的重要依据;三是建立奖惩机制,加强“吉青家园”的动态管理,对于服务成效显著的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经费支持,对于存在问题和困难的给予及时指导和帮助,对于确认无运营价值的,坚决予以销号,确保“吉青家园”创建工作整体实现良性运转。

三、工作方向

1.实施分级分类管理,推动吉青家园“规范化”建设。在外在形象标准化和质量评定标准化的基础上,以社区、园区和商区为三大类别,以省级、市级和县级为评定主体,将“吉青家园”划分为5星、4星、3星、2星和1星等5个质量等级,实现分级、规范管理,着力打造一批优质“吉青家园”、特色“吉青家园”,最终达到创建管理规范化。

2.突出服务功能特色,推动吉青家园“个性化”建设。

在立足于理论学习、创业培训、志愿服务和联谊交友等基本服务基础上,梳理发掘全省“吉青家园”中具有长期性、针对性的特色服务项目,研发“基本服务+特色产品”的项目菜单,形成“吉青家园服务项目库”,提高开展项目和活动的频度以及青少年的参与度,切实满足青年群体的实际需求,提升青年获得感。

3.实现线上线下呼应,推动吉青家园“信息化”建设。

依托团中央“青年之家”云平台,搭建“吉青家园”信息化平台,建立完善会员在线发展、活动在线发布、工作在线评价、形象在线展示等功能,运用好“网上提议集聚——网下开展活动”“网上虚拟召集——网下实体执行”等模式,实现线上线下“吉青家园”同步建设、融合发展,最终达到对青年全方位、立体式、无缝隙的联络、吸引和凝聚。

4.整合资源配备力量,推动吉青家园“社会化”建设。 

坚持社会化融入,将机关事业单位、高校、社会组织资源有效引入,为“吉青家园”注入全社会的服务力量,在提升专业性服务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注重社会化评价,把青年“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活动必有评估、评估必有反馈、反馈必有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