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委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关于共青团改革工作的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扎实推进共青团改革工作。通过改革,牢固树立“抓党建必须抓团建,抓好团建促党建”的理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了党委对青年工作的领导,逐步形成了党团建设同抓、思想同引、任务同下、阵地同建、经费同筹、考评同过的工作格局,积极在实践中探索党建带团建推进共青团改革工作的常态化机制。
一、“带”思想建设
全市各级党委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实施理论武装工作,使全市各级团组织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思想路线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一)强化党委对青年的政治引导。全市各级党委领导主动听取团组织工作汇报,通过深入团组织调研、为团员青年上党课、参与团的活动等方式,增强党组织对共青团的政治引领。2017年6月,时任市委书记张焕秋同志对全市共青团组织提出了“聚焦核心有信仰、围绕中心有作为、赢得众心有创新、充满信心有发展”的工作要求,为全市共青团工作指明了方向。2018年3月,新到任市委书记王庭凯同志专题听取共青团工作汇报并做出重要指示。改革以来,全市各级党委负责人累计参与团的活动50余次,进一步坚定了全市广大青少年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念信念。
(二)注重共青团“新时代传习所”建设。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开展大学生走进“新时代传习所”活动,切实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学习能力、增强实践本领。指导团市委成立8个宣讲组,在全市青年团员中掀起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潮,使得广大团员青年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带”机制建设
(一)完善领导机制。有效落实市、县两级党委常委会每年至少听取1次共青团工作专题汇报的相关要求,团市委及9个县(市)区团委负责人均按要求列席涉及共青团工作的常委会和所有全委会议,保证各级团组织能够及时了解党政中心工作。市委副书记定期听取团市委日常工作汇报,坚持出席团的重大活动和重要会议,研究部署共青团工作,确保工作落到实处。改革以来,市委主要领导专题听取共青团工作汇报2次,市委分管领导到团市委机关调研3次,市领导出席团的重大活动和会议43人次。
(二)健全工作机制。坚持把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格局统筹思考,将团的重点工作纳入市委年度工作报告,做到同规划。市委在研究和部署涉及青年问题的工作时,认真听取和采纳团市委的意见和建议,做到同推进。市委组织部定期对团市委班子成员进行考核,并将基层团建工作内容纳入基层党建“五好一满意”标准体系,做到同考核。
(三)强化保障机制。吉林市各级党组织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在经费、场所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通过共青团改革,吉林市、县两级共青团工作经费均按照35周岁以下青年人均1元的标准列入2018年同级财政预算,吉林团市委本级2018年经费预算达到100万元。
三、“带”组织建设
(一)街道区域化团建成效显著。构建党团共建、党团互动的长效工作机制,将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纳入基层党建整体格局,深入实施了“1121”工作机制,每个街道团工委建立1个区域青年工作共建委员会,拓展1个青年工作阵地,联系2个青年社会组织,每个月联合区域共建委员会成员单位开展1次团的品牌活动。目前,吉林市62个街道均建立了区域化共建委员会,300余家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加入共建委员会成员单位,覆盖青少年5万人以上。
(二)非公党建带团建初见成效。按照新时代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发展需要,积极探索适合“两新”组织特点的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重点从行业建团、产业建团、园区建团推进,不断加大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力度,更广泛地团结凝聚了各个领域的团员青年。改革工作以来,共服务指导100余家非公经济组织、新兴青年群体和青年自组织,有效扩大了共青团联系服务团员青年的覆盖面。
(三)统筹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团建工作。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均按照党建带团建的原则设立团的组织,开展团的工作。在国有企业,吉化、化纤等28家国有企业团委纳入吉林团市委直属团委,团委书记均按企业部门负责人职级配备。强化学校共青团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地位,团市委与市教育局联合制发了《吉林市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相关改革工作进入实施阶段。
四、“带”队伍建设
(一)加强青年团干部培训力度。把团干部的教育培训纳入青年干部培训计划,注重选送优秀团干部到市委党校参加青年干部政治理论培训班学习。2017年,举办各类青干班、团干班累计培训青年团干部300余人次。
(二)做好团干部的选拔配备。将共青团作为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途径之一,严格把好选配团干部“入口关”。通过改革,打造专职、挂职、兼职相结合的干部队伍,不断充实团的工作力量,先后2批次,11名基层优秀团干部到团市委挂职工作,17名挂职、兼职团干部充实到9个县(市)区团委工作。
(三)做好团干部的转岗安排。市委书记、市委组织部长专题听取团干部交流转岗情况,并将“解决团市委部分中层干部转岗问题”列入市委书记重点督办事项。改革期间,市委组织部先后选派6名团市委机关干部到团中央、市委组织部、市纪委、中新食品区挂职锻炼,团市委机关转业1名中层正职干部到市卫计委工作,9个县(市)区团委班子有3名团干部转业到基层党政部门担任主要领导,5名团干部被提拔使用。
五、“带”作用发挥
放手让团组织参与全市的中心工作,为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带来实践锻炼的平台和展示自身价值的舞台。
(一)突出育人职能,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开创新局面。改革以来,以纪念建党、“红军长征胜利”等周年活动为契机,带领全市各级团组织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广泛开展主题团(队)日活动,引领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先队,开展红领巾相约中国梦、核心价值观记心中主题队会,覆盖全市少年儿童5万余人次;在中学,开展与人生对话、彩虹人生系列活动,覆盖在校学生3万余人次;在高校,深入实施“青马工程”,开展培训百余场,培训骨干5000余人次。
(二)围绕党政大局,带领青年服务振兴发展作出新贡献。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开展江城青年文明优质服务行动,带动青年在各自岗位弘扬职业道德,传播文明新风,做服务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开展青联县(区)行活动,让共青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在服务项目建设、助力脱贫攻坚、服务青年创业就业等方面献计出力。倡导文明新风,营造爱家乡、爱岗位、爱城市的浓厚氛围,指导团市委编撰“中小学生城市宣传童谣三字经”,通过童谣传唱进一步宣介吉林市美好风光和投资环境。为城市发展吸纳人才,举办“梦开始的地方”吉林市共青团系统校城融合专题文艺晚会、2018年吉林市共青团系统“校城融合”团体操展演等活动,以系列文体活动的方式推动我市校城融合发展,增强广大学生对吉林市的认知、了解和热爱。
(三)发挥组织优势,在急难险重面前发挥共青团突击队和生力军作用。面对永吉“7.13”特大洪涝灾害,吉林市共青团积极发挥党、团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抗洪一线成立临时党支部,迅速动员9000余名志愿者,在物资搬运、消杀防疫、淤泥清理、社区服务等方面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0万余小时。吉林市金鸡百花电影节、吉林市马拉松赛事期间,吉林团市委累计发动青年志愿者8000余人次,开展志愿服务10万余小时,为吉林市大型赛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优质的志愿服务。
在今后的工作中,吉林市委将进一步按照群体改革的工作要求,不断完善党建带团建的机制建设,努力打造具有吉林市特色的党建带团建工作品牌,为吉林市新一轮振兴发展凝聚最广泛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