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吉林省少先队学科建设联合教研室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03-19 部门:管理组

各市(州)团委、少工委,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团委,梅河口市团委、少工委,各高校团委,省少工委直接联系校少工委: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化少先队工作理论研究和少先队工作者源头培养,结合省属本科师范院校少先队学科实际发展需要,拟建立吉林省少先队学科建设联合教研室,建设方案如下。

一、建设目标

1.开设相关课程。在部分省属本科师范类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中开设《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必修课程或限选课程,面向部分省属本科师范类院校全体师范专业学生开设《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的选修课程。

2.强化教研力量。到2025年底前,建成省少先队学科建设联合教研室,由长春师范大学牵头,吸纳至少2所其他省属师范类本科院校和省团校不少于20名少先队课程任课教师加入联合教研室。

3.共建育人平台。依托联合教研室,搭建校际教研平台和校地育人平台。在理论教学方面,组织少先队学科授课教师围绕少先队课程设计进行交流分享,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切实培养提升师范类院校教育学院任课教师讲授少先队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创新少先队课程设计理念与授课方式,深化理论培训成果。在实践育人方面,组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接受《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课程理论教育后,通过校地合作的方式,组织学生以校外辅导员身份到小学开展少先队工作,为学生未来从事小学教育和少先队工作奠定基础。

二、工作职责

1.课程开发。联合教研室组织省属本科院校任课教师和省团校教研室教师开展集体备课,聚焦培养专业化辅导员工作“预备队”,围绕少先队学科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前沿实践、少年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开发设计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课程。

2.教学联动。联合教研室内部协同发展,加强课程目标、设计、实施、评价等教学环节的全流程共享联动,实现课程教学资源一体化,教师教研训一体化,定期开展课程设计思路交流,每年至少联合开展一次课程展示交流活动。

3.实践互动。校团委与属地团委指导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团队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学生团队与属地小学各中队通过一对一结对的方式,由小学少工委聘请学生担任1学期的少先队中队校外辅导员,学生团队负责设计实施在本中队开展的各类少先队活动课、队日、队课、队会等课程活动,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少先队工作能力。每年至少开展两次“青马遇上红领巾”实践课。

4.学术交流。每年“十一三”建队日前后,联合教研室筹办少先队学科建设学术交流会,采用轮值承办制度,承办单位及学术交流会具体环节由联合教研室内部研究决定。联合教研室各组成单位组织教师、学生参与学术交流会。

三、组织架构

1.名誉主任。由全国少先队学科建设专委会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及省少工委负责同志兼任。负责为联合教研室提供学术支持和宏观指导,参与学科联合教研室举办的重大活动。

2.领导机构。长春师范大学为联合教研室主任单位,负责联合教研室全面工作,指导副主任单位少先队课程开发和学科建设,组织学生到小学开展少先队岗位锻炼,组织红领巾学院研究员参与联合教研室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指导承办单位筹备少先队学科建设学术交流会;其他省属本科院校为副主任单位,负责本校联合教研室日常工作,组织任课教师开展课程开发和学科建设,组织学生到小学开展少先队岗位锻炼,参与筹备少先队学科建设学术交流会,完成主任单位交办的其他工作。

3.理论组与实践组。理论教研组由各校教育学院相关教师组成,长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任组长,其他学校教育学院负责同志任副组长。负责组织本学院任课教师和红领巾学院研究员参与理论教研室课程开发和学术研讨,负责组织联合教研室日常活动。岗位实践组由校团委主要负责同志、属地少工委负责同志组成,负责建立完善校地共建机制,组织师范类专业学生到小学开展少先队岗位实践锻炼,保障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人身财产安全。

四、组织保障

1.经费保障。联合教研室各组成单位争取有关部门经费支持,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联合教研室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团省委、省少工委为每年的学术交流会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2.制度保障。建立健全教研活动组织、成果运用与推广、学术交流研究等制度,保障工作有序高效运行。

3.科研保障。省团校优先推荐联合教研室教师申报吉林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课题。

 

附件:

1.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课程开设情况

2.省少先队学科建设联合教研室结对名单

3.联合教研室教研参考用书

 

共青团吉林省委  吉林省少工委

2025年3月19日